什麽都可變成電視:OLED電視三年內必井噴
发帖时间:2025-11-01 08:23:42
日前,長虹多媒體產業公司總經理蘇子歡接受媒體采訪,稱“OLED是電視行業發展趨勢,長虹將堅定不移地把握趨勢,開發更成熟、優質的OLED電視產品。”
蘇子歡稱,未來三年OLED電視將進入井噴期。麵對如此大勢,長虹“要做最高性價比的OLED產品”。
這是長虹彩電高層首次正麵表達對OLED產業的看法。業界解讀認為,此舉意味著長虹即將全麵發力OLED電視,不排除年底前規模發布OLED電視新品之可能。
就在前不久,創維、長虹、LG、康佳等OLED四傑,剛剛聯手國美電器推廣OLED電視產品。
在蘇子歡看來,“OLED電視和液晶電視孰優孰劣”已是“無須爭議”的話題,“LCD電視依賴背光透過屏幕成像,在色彩、角度、對比度上遠遠不如OLED畫質效果。”
那麽,長虹計劃如何建構OLED差異化優勢呢?蘇子歡稱,“長虹除了進一步降低OLED功耗,增加像素移動智能修複等延長OLED使用壽命等技術手段之外,還將搭載最新開發的人工智能科技。”同時,長虹不會把OLED電視定位為高毛利產品,會盡可能降低OLED電視零售價,以爭奪更多市場份額。
事實上,康佳集團高層此前也有類似表達。
目前,中國OLED電視已初步沉澱出“創維、長虹、康佳”三強格局,這個格局能否最終取代液晶三強格局?還不好說。
長虹是最早發布OLED電視的彩電企業之一,采取的是“先占位,後發力”的策略,表現出較為務實一麵。長虹認為,作為一項革命性顯示技術,要想讓公眾認知與接受OLED,必定有一個較長的消費者啟蒙教育期,單個企業難以完成這樣一使命。選擇合適的時機進入,代價小,收效大。
長虹認為,發力OLED的最佳“窗口期”即將到來。
在9月初舉行的德國柏林IFA消費電子展上,9家主流彩電企業展示了最新開發的OLED電視產品,去年這個數字是5家。
韓國兩大彩電巨頭更為激進,不斷關閉液晶麵板生產線以便轉型OLED。
在資本市場,OLED板塊持續受到投資者追捧,股值表現良好。
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是,蘋果被傳將於2017年導入OLED手機,2018年大麵積導入OLED手機。蘋果的示範效應已開始顯現,中國企業已推出OLED手機。
鴻海整體收購“液晶之父”夏普後,第一筆資金即投向OLED麵板領域,可見郭台銘布局OLED心情之急迫。
在市場端,消費者已認知並接受OLED電視產品,預計2016年中國市場銷售OLED電視約30萬台,是2015年銷量的6—8倍。目前,55英寸高配OLED電視(4K、HDR、VR),售價13000多元,對於大多數中高收入群體來說,這是個可以接受的價位。
這樣說吧,目前,OLED已呈現全產業鏈全線發力態勢,這是一個產業即將進入規模增長期的前兆。
我相信,這一切都被長虹企業看在眼裏。適時發力,是明智抉擇。
目前,製約OLED產業發展的因素隻剩下一個,那就是麵板供應持續緊張。目前,全球99%的OLED麵板來自三星和LG,前者以手機、電腦用小尺寸麵板為主,後者以電視用大尺寸麵板為主,形成互補關係。從長遠看,二者將互相滲透,LG正在布局小尺寸OLED麵板,三星遲早也會進入大尺寸OLED麵板領域。
中國尚未形成OLED麵板規模供應能力,尤其在大尺寸麵板領域。預計這種狀況在2017年發生改變,京東方中尺寸OLED麵板工廠將於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產,麵板供應價格會相應下降,從而惠及下遊整機製造企業,並進一步惠及消費者。
前不久,華星光電發布公告,決定增發募資進入AMOLED麵板領域。
但我仍然認為,未來5年,全球OLED麵板供應將處於持續不足狀態,不是因為OLED市場啟動慢,也不是因為OLED麵板供應量上不去,而是因為OLED電視、手機、車載顯示等產業,對麵板需求量的增長超過了供應量的增長。
OLED麵板供不應求並不能阻止整機價格持續下行。事實上,液晶電視時代就是這麽走過來的,一麵是麵板供應持續緊張,一麵是整機價格持續下降。
2004—2010年,是液晶電視大規模替代CRT電視的時期,年均增速約25%,整機價格下降也是年均25%。類似一幕,預計也會發生在OLED時代。
必須指出的是,液晶對CRT的替代,是等規模替代;而OLED對液晶的替代,將是倍增替代。就是說,液晶電視替代CRT電視並未擴大彩電市場的總容量,CRT時代,全球彩電年銷量2億台;進入液晶市場,全球彩電年銷量約2.2億台,增長不大。一旦進入OLED時代,彩電市場有望幾何級放大,全球年銷量有望衝高至6—10億台。
為什麽這麽說呢?稍加分析便不難明白。OLED柔性顯示的技術特性,將大大突破電視產品的形態限製,將過去不能做成電視的地方做成電視,比如,我們可以把不規則牆體做成電視,可以把背包做成電視,可以把一隻茶杯做成電視,甚至可以把衣服做成電視……一旦進入“顯示無處不在”時代,市場空間必定幾何級放大。但是,液晶的技術特性是做不到這一點的。
目前,全球OLED電視已初步形成LG、創維兩強並舉格局,誰有可能成為第三強?是三星嗎?不一定。顯然,這對於期待彎道超車的企業是個機會。在中國,長虹、康佳都想成為OLED三強,綜合看,長虹機會更大一些。
在剛剛過去的9個月,中國OLED電視銷量增速預計在400—600%,預計全年銷量約30萬台。2018年銷量有望增長至200萬台;2020年增長至1000萬台,甚至更多。
因此,長虹預測“未來三年OLED將呈現井噴式增長”,並非一個感性的表述,而是一個理性的判斷。
液晶對CRT的替代,沉澱出了中國彩電市場新三強格局;OLED對液晶的替代,會再次沉澱出新三強品牌格局嗎?答案是肯定的。那些缺乏戰略遠見、反應遲鈍的企業,很有可能在這次大變革中淘汰出局。
麵對OLED異軍突起,液晶陣營的戰略轉圜空間越來越小。在合適的時機發力OLED,競爭對手沒那麽多,勝出的概率比較大,長虹的決策是明智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