隴南市

侯先光:在澄江發現第一塊軟軀體化石時,我覺得空氣都凝固了

时间:2010-12-5 17:23:32  作者:黃石市   来源:豐台區  查看:  评论:0
内容摘要:侯先光(左一)上世紀80年代在野外工作(神秘的地球uux.cn)據雲南廣播電視台“多樣星球”融媒體報道組: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期間,“多樣星球”融媒體報道組特別策劃推出《COP15七彩交響》人物專訪

侯先光(左一)上世紀80年代在野外工作
侯先光(左一)上世紀80年代在野外工作
(神秘的地球uux.cn)據雲南廣播電視台“多樣星球”融媒體報道組: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期間,“多樣星球”融媒體報道組特別策劃推出《COP15七彩交響》人物專訪欄目,謹取七位科學家,向躬身行走在雲嶺大地上的生物多樣性專家們致敬!
從1932年植物學家蔡希陶來到雲南開展植物調查到現在,90年光陰一瞬而過,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們走遍雲南的山山水水,一個又一個“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”,奠定了雲南“植物王國”“動物王國”“世界花園”的科學基礎。
“赤橙黃綠青藍紫”,七種顏色組成美麗的彩虹,“哆來咪發唆拉西”,七個音符構成優美的旋律;“山水林田湖草沙”,七種生態係統構成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;侯先光、裴盛基、楊宇明、龍勇誠、楊君興、楊曉君、孫衛邦,七位生物多樣性專家命運合奏,一起在雲嶺大地唱響萬物和諧的生命之歌。
在澄江發現第一塊軟軀體化石時,我覺得空氣都凝固了
1981年,研究生畢業的侯先光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工作。做化石研究必須到野外工作,采集標本。對於研究人員來說,所研究的化石在世界各地、在中國各地的分布,他們是很清楚的,工作也是有計劃地進行。
1984年,基於研究工作的需要,抱著尋求寒武紀高肌蟲化石的夢想,年輕的侯先光拿著單位的介紹信隻身來到了雲南,也是他第二次來雲南采集化石。
到昆明以後,侯先光先是住在東風巷的雲南省地質局招待所,第二天一早就先去了晉寧磷礦找工作點。做化石研究工作,首先是要先花時間精力確定工作點,哪裏石頭多就往哪裏跑,找到適合研究的地點之後就請農民工來幫忙挖石頭、劈石頭,尋找化石。那時,他和工人早上7點多上山,下午6點多下山,每天在山上待的時間有10個小時……寂靜的山頭隻有沉悶的大鎬挖石和小榔頭敲石的聲音。
結束了晉寧磷礦的工作之後,侯先光到了澄江。據他的日記記載,到澄江之後,他選擇了洪家衝村的一個山頭進行野外工作。在洪家衝剖麵艱辛工作了4天,每天洗澡時,第一盆水總能洗下半盆泥漿。可是,結束洪家衝的工作後,收獲十分不理想,倍感失落的他不得不調整發掘地。
1984年7月1日,天下著小雨,沿著泥濘的山路,侯先光和工人轉移到帽天山。
在地質研究者眼中,每座山對於他們來說,岩層就像一本書,是一層一層的,而岩石的最下邊,是埋藏化石最老的。他們選的工作點,就從這個最老的地層開始,一點一點往上推進。而哪些化石采於哪一層,發掘時都要編上號,這樣才能看出隨著年代的不同,化石的變化。
找化石的工作非常辛苦,化石藏在石頭裏,要劈開很難,有時一塊石頭要許多次敲擊才能劈開。
當天下午2點左右,侯先光劈開一塊石頭,眼前突出展現出一塊栩栩如生的化石,化石裏的動物有腿,而且兩邊是對稱的,形態非常完整,有軟軀體在裏麵,就如一個活的動物在泥底遊動。侯先光馬上判斷,這是以前從來沒有發現過的軟軀體化石,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動物新的保存類型。
侯先光頓時愣住了,他覺得空氣都凝固了,他的手不由自主開始抖起來,這太突然,也太驚人了!工人問他怎麽了?侯先光趕緊說沒什麽,就趕快把這塊化石用厚厚的棉花紙包起來放進包裏,然後又開始工作,他決定就在這裏繼續挖掘。這一天他又有其他新的發現,比如說其他保存軟體的動物等。
這次野外結束後,侯先光將化石托運到南京單位研究,之後幾年繼續在帽天山等地采集澄江動物化石,經過查閱大量資料,與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岩生物群比對後,侯先光確認這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新佐證。基於這些化石標本,侯先光撰寫了有關澄江動物化石群的係統性、綜合性的研究論文、專著發表,引起了廣泛關注。
有人說,“侯先光太幸運了,一榔頭砸開了一個世界遺產。”侯先光教授說,這句話沒錯,但是它掩蓋了許多前麵的艱辛過程,所有的化石都是一榔頭一榔頭敲出來的!
當時,除澄江外,侯先光還到了晉寧、武定、宜良等地尋找化石,這些點都是大約5.18億年前寒武紀同一時代的岩層的沉積。在其他幾個點也都發現了化石,但由於保存環境有很大的區別,化石的品相都不盡相同。澄江化石經曆了5億多年的變遷,動物的軟軀體能夠保存得那麽完整,構造精美,還有那麽多軟軀化石,這是非常罕見的。 
1987年4月,中國正式向世界公布了在澄江發現5.3億年前古生物化石群的消息。隨後,許多國家的古生物學家來到帽天山等地進行參觀、化石發掘,先後發掘出帽天山蟲、撫仙湖蟲、跨馬蟲、昆明魚、雲南魚等大約200個動物物種,分屬於至少16個不同動物門類的寒武紀早期化石,震驚了全世界,開啟了對寒武紀早期生命研究的全新階段。
侯先光教授認為,澄江化石地最為珍貴之處在於,其屬於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的化石群,代表著寒武紀大爆發時期的海洋世界,是寒武紀大爆發理論的最有力證據。
距侯先光教授發現澄江化石地後28年的同一天——2012年的7月1日,從俄羅斯聖彼得堡傳來喜訊,經過第36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投票表決,認定中國“澄江化石地”是地球生命演化曆史的傑出範例,符合世界自然遺產標準,被正式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,填補了中國沒有古生物化石自然遺產的空白。“澄江化石地”不僅為雲南又增加了一張世界名片,還成為中國第一個、亞洲唯一的化石類世界自然遺產。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:“澄江化石地眾多的地質證據代表化石保存的最高質量,展示了寒武紀早期海洋生物群落完整的記錄,是距今5.18億年前寒武紀早期地球上生命的快速輻射演化的見證,是最早的複雜海洋生態係統的記錄之一。”(原標題:【COP15】發現它的時候,我覺得空氣都凝固了)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炸班指網   sitemap